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題目:

 

 

我給不少學生看過這題,他們都看不出來差異在哪裡,
是因為課本的內容,本身就誤導他們了。

 

因為其實我們的國中課本,對這個觀念的敘述非常的籠統,
讓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有很大的迷思。

 

 

 

這邊列上國中三本課本的內容。
康軒南一翰林

 

你會發現三本大概是這樣描述,
最外面的韌皮部,最裡面的木質部,形成層在這兩層中間,
但事實上,這些描述是很容易讓學生誤會的。

 

 

在科學上,科學名詞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,
所以教育部為了學識的統一,也創了一個網站,
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、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
讓在教育界科學界的知識,可以有共通的語言。

 

 

那這題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呢?

可以用兩個觀點來評論。

一、
"研究員利用工具鑽取榕樹樹幹的維管束組織
從樹皮表面X點垂直鑽入樹幹中心後,
將取出的組織依其主要功能分別標示為甲、乙、丙。""


題幹第一句所指,強調要取的是維管束組織,
我們在設計題目的時後,設計出的題幹,
是要能引導學生學習的,而不是造成知識誤差的。


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名詞翻譯,維管(束)組織的英文是vascular tissue,
在生物學上,是一個專有名詞。
CAMBELL上面對於維管束組織的說明:
The two types of vascular tissues are xylem and phloem.

也就是,維管束組織,並不包含形成層存在,
題幹塑造了一個錯誤的知識點出題,但後方繼續講了,

『從樹皮表面X點垂直鑽入樹幹中心後,
將取出的組織依其主要功能分別標示為甲、乙、丙。』

剛好避開了一開始錯誤的知識點,

也就是取出的東西,
只是由外到內的"組織",而不是維管束組織,
瞬間題幹的第一句話變成了多於且無意義的一句話。

很明顯的,就是由於觀念錯誤導致錯誤的敘述存在,
不然根本不需要額外加上第一句作為題目的引導,
對一個大考的題目而言,是不良的設計點。

 

 

二、
為了避免被題目引導而導致大家形成了錯誤觀念,
這邊也特別提醒一件事情,

也就是形成層並不是屬於維管束組織的,
而是屬於分生組織,這個在高中課本都寫得非常的清楚。




其實在觀念上,我們可以用這個描述來作簡單觀念說明:

錯誤的認知:維管束組織=木質部+韌皮部+形成層
正確的認識:維管束組織=木質部+韌皮部
 
因為形成層根本不是維管束組織。


 

 

 

 

最後
 
其實國中的課本,根本沒有強調植物組織這件事情,
說實在有點超出,但想考也OK,學生也不至於不會寫,
因為大多學生還是指會考慮,從外到內所取出的東西,
而不太會在意題目的維管束組織這個專有名詞所出現的問題。


 

我們來看一下心測中心給的回覆:

根據本題題幹「從樹皮表面上的X 點垂直鑽入樹幹中心」可得知在鑽取的過程中將會同時取得形成層。而此題主要判斷「取出的組織」與X 點間的距離,依據題意與表(七)所提供的資訊,(A)仍為最佳答案。


在不影響答案下,其實心測中心是很難送分的,
不過他們也強調了,取出的是組織,而不是維管束組織,
避開了第一句的題幹的問題,也顯示了第一句話是一個多餘的句子,

這個結果,也是在預料之內。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