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55-2456134359.jpg)
生物趴辣客6回來了!
其實應該說,終於又能回生物趴辣客了,
上一次的參加,是生物趴辣客一的時候。
生物趴辣客(Bio Potluck)。
趴辣客是每人帶一道餐點的聚會,
生物趴辣客是每人帶一個生物教具、教法、教材,以及經驗交流的聚會。
其實雖然中間的幾次,都因為有事無法參加,
但一直都有在關注著現場的資訊,也從中間學到許多,
不過參加了一跟六這兩次,
很明顯地感覺到氛圍的不同,
就是分享的"質"整個跨越了一個等級,
不論是教法、教具、更加讓人驚豔的是教育的理念的呈現,
由趴一比較偏向於外顯的特質,到趴六含有教育內涵的應用屬性,
整個往上提升了一個階層。
套句阿簡老師說的,這次沒來真的是會扼腕阿。
首先要先改謝月鈴老師借我照片來寫網誌,
因為那天很認真地聽+作筆記,
幾乎完全忘記了要拍照做紀錄這件事情,
真是一大失策阿~
趴六辦在新竹縣的竹東高中,
場地使用的老師是梅子老師的生物教室,
其實我是第一次看到讓我如此感動的生物教室,
這才是生物實驗室該有的樣子阿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59-1495698367.jpg)
梅子老師的教室,就像間展覽館,
有著各式各樣具有特色的生物教學的教具展示,
大量的學生作品,充滿著教學的多樣性,
各種隨手可得的東西,結合了生物教學的應用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62-3224786323.jpg)
一進教室,就有種姥姥逛大觀園的感覺,
說真的,我不知道生物教室可以弄成這樣的層次,
真的讓我很感動。
如果有機緣,我也一定也在學校弄一間,
能讓學生從經驗得到學習而產生樂趣的教室,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66-1167098179.jpg)
所謂文字不如圖片、圖片不如實物阿,
其實生物老師們,也是努力的在使用各自的能力,
讓學生能自然的貼近自然生活,
很慶幸這次參加能看到阿梅老師的教室,感觸很深。
不覺得整個就超棒的嗎~^^
接下來的是19個老師的三分鐘小菜分享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69-1049841549.jpg)
雯仙老師一開場就提到的合作學習,大大的吸引我的目光,
因為今年在學校也做了一年的學習共同體了,
一直很想把合作學習跟共同體的精髓做結合,
從老師的經驗中聽到了很有趣的想法,
對於實做上,我想我明年可以在上一個層次吧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73-179010501.jpg&width=456&height=456)
心穎老師講的動物分類,
我最喜歡的是貼名牌猜生物的部分,
對我這種喜歡從遊戲中學習的老師,
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,
明年一定來玩玩看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75-3960548987.jpg)
力瑩老師,還是習慣叫她采采,
用了自身旅行的經驗,來將世界帶給學生,
我很喜歡這種方式,就跟我喜歡用圖片或影片設計教學一樣,
影片及圖片,拉短了世界的距離。
采采提供的影片
,請搜尋pennis fish。
很喜歡貝貝拉老師做的生物跑堂模式,
將六大生態系的相關影片、書籍、繪本放置在六個實驗桌上,
五位生物老師一個人負責一個生態系,
並針對那個生態系設計問題。
很漂亮的將校內的生物老師的社群就結合起來了,
而且應用各個老師的特性,也讓學生能多樣性的學習。
筱筠老師跟峻緯老師都是走生態與自然環境的結合,
筱筠做的是生態校外教學,結合當地的生活特色,
剛好與犀牛王與謝老大兩位校長咖啡桌主題很貼切。
峻緯老師則是介紹了淨灘的經驗,
我覺得這種帶學生體會自然的感覺很棒,
阿簡老師這次說了,我們能陪學生的時間很短,
那我們到底想給學生什麼呢~?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82-3554476070.png)
小新老師,第一次見到本人,果然跟想像中的一樣正氣。
他講的是雙重情境學習模式,
是一種探究學生對科學概念常有的另內概念學術理論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86-799430712.jpg)
鈞睿老師講的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相關議題分享,
用切馬路的例子,讓學生去體會,
如果自己的家裡,被馬路切成了一小區塊一小區塊,
將會對自身造成什麼影響,很不錯的生態教學方法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89-547036531.jpg)
昱君老師做的積木拼骨頭-人的手和腳,
並且用模型做出指定動作的闖關活動
我覺得這是一個讓學生體會人體結構真實性的方法,
可以使用在智慧鐵人或創意科學中的很棒的點子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93-1775659908.jpg)
冠良是康軒的生物編輯,這次也奉公司之名來參與,
介紹了他們正在發展的互動式學習動畫製作的相關經驗,
利用動畫來讓學生了解一些比較難體會的觀念。
修毓老師講了個二分法的教學方法,
後面舉的猜冰淇淋例子實在是很棒,
設計出很多種生物讓學生猜應該會變成一個很有趣的課程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96-1086375635.jpg)
士玉老師也是我從趴一就認識的老師了,
介紹了一個簡單又好用,
下載影片與剪輯影片結合成一體的軟體Freemake,
對於常常會使用影片的生物老師來講,
真是一大福音,尤其是士玉老師的介紹,
剪、剪、再剪,就結束了,真是簡單好懂易使用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19998-4191539823.jpg)
阿清老師介紹了族群估算的做法,
也就是修正了捉放法,
對於讓學生體會科學方法,會有更深刻的體悟,
其他老師說捉放法也可以用BB彈做,也是很棒的補充。
一罐500顆,省去一開始分豆子的時間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20000-177251191.jpg)
小兔老師上台的魅力十足,
講的是將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,擬人化的故事。
舉手投足間都充滿了朝氣,我相信學生會很喜愛這樣的老師。
志豪老師介紹了生物相關的app,
蛙蛙叫、啾啾叫,兩種的生物聲音APP,
其中蛙蛙叫就是大學時代的老師楊懿如的作品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20008-3152944225.png&width=515&height=387)
雅惠老師介紹了生物議題的討論,
我覺得讓學生做議題討論,很符合現在的共同體想法,
不過我更想問的是,老師的議題都從哪裡挖掘出來的呢~^^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20011-3521021583.jpg)
文蘭老師拿出了一張切割墊,
身為一個生物老師,隨手的資源都是寶物阿,
許多老師分別提出了想法,
除了標本的觀察、實物與照片比例對照,
還可以用在樣區法,經驗跟想法激盪果然超棒的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20015-2272226648.jpg)
珮瑜老師分享的水資源遊戲,
也是我下學年想要學來玩的一個很棒的遊戲設計,
可以確確實實的讓學生體會"循環"是什麼感覺,
相信運用在碳循環、氮循環,都是很棒的方式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20017-1572925005.gif)
至於我自己,是發表了我前年製作的生物分類牌,
並分享了基礎遊戲方法,以及進階的遊戲方法,
以及牌的簡單製作原理。
基礎遊戲:是架構在知識主軸上。
進階遊戲:是讓學生作跳躍型的思考,應用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上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elances/1379120021-2885163573.jpg)
主菜待續~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