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礎的閱讀,閱讀能力的改善:
在初次讓學生進行嘗試自行切入重點的時候,多數學生因早已習慣於教師幫忙整理好的資源,卻無法自行由課文中,找出文中想要表達的主旨及重點。因應學生在之後的求學階段中即將會遇到的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PISA,閱讀能力其實變成一個很大的重點,在國一的階段,多數學生還無法瞭解所謂的閱讀探究,故設計了下列模式,並重學習共同體以及改善閱讀能力。
1. 找出重點主題:(首次閱讀+首次討論)
此動作設計原理,架構在學生在沒經過訓練的閱讀時,不知道文章想要表達的重點有哪些,如果漫無目的的只叫學生畫出重點,有很多學生會無所適從,所以教師應事先備課設計出想要讓學生想畫出的主題,並將主題寫在黑板,便於學生參考。
2. 抽籤發表課文重點:(二次閱讀)
由抽籤抽到的學生依據教師所事先設計的引導模式,面對班級的同學說出他找到的部分,須注意其他學生是否有注意聆聽,如有不專心現象,可實行兩種做法。
(1) 要求不專心學生,面對負責講解的同學,說”不好意思,請您再說一次。”講解的同學講完,不專心的同學需要再複誦一次。
(2) 發現有同學不專心時,打斷學生的發表,說”因為有同學沒有在聽,我想他沒聽到,請你再講一次,我等下會請人重複你講的”,可重複打斷1~2次,至全數學生注意聽講為止。
此動作設計原理在訓練學生能聆聽同學所講的內容,所以學生會專心在課本上,同學正在講重點的部分。
3. 請發表同學提問:(三次、四次閱讀)
發表重點完的學生,需要設計一個課文中的問題來考學生,所以這個時候其他學生也會認真凝聽問題。題目就算簡單如課文填充都可以,因為學生會去找尋同學正在講的內容。
4. 由課文中找出學生以為懂卻不懂的質疑點,並讓學生找尋課文找出質疑點。(五次閱讀+二次討論)
例:副甲狀腺素由包埋在甲狀腺背側內的副甲狀腺所分泌。副甲狀腺素會調節身體血液中鈣和磷的濃度,進而影響肌肉的收縮與骨骼的成長,副甲狀腺分泌過多,會造成血鈣過多及骨質疏鬆;分泌過少,則會造成血鈣不足及肌肉抽筋等現象。
但教師可在重點畫完後,請學生找出一句感覺前後矛盾的話。以此題為例子,學生通常會找出這句” 血鈣過多及骨質疏鬆”血液中的鈣明明很多,還是骨質疏鬆了?此時,可讓學生進行討論。
5. 課程延伸的設計問題討論:(三次討論)
可使用各式資源,課文、課本圖片、網路影片、電影、廣告、音樂,但切記不要脫離課程的主軸,避免喧賓奪主的現象出現。
此篇資料提供的是共同體實施下的,針對低學習成就學生或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所設計出的教學模式,所以針對前篇內容作補充。
1. 找出重點主題:(首次閱讀+首次討論)
2. 抽籤發表課文重點:(二次閱讀)
抽籤回答但不是用點名回答的原因,是讓不主動參加學習的學生知道,他也會有需要講解的機會,如果都是用點名的,會出現課堂上講的永遠是那幾個,不會講的還是不會講。
同時要讓學生知道,不能站起來時,完全不知道要講什麼的狀況,抽到籤要發表時,同組的學生是不能協助他,這樣可以強制要求學生一定會參與課文重點的尋找討論上。
3. 請發表同學提問:(三次、四次閱讀)
4. 由課文中找出學生以為懂卻不懂的質疑點,並讓學生找尋課文找出質疑點。(五次閱讀+二次討論)
5. 課程延伸的設計問題討論:(三次討論)
在二次討論與三次討論時,由於開始有比較多元的答案,所以同樣以抽籤作為開頭設計,前面三組抽籤(讓所有學生需要參與討論,後面讓沒回答到答案的組別派人回答(因為容易抽到重複的小組)。
所以簡單來說,實施的重點在
1、只有一種答案:抽籤
2、有很多答案時:抽3~4次,接下來小組推派人回答
課堂出現的隨機問題:視老師經驗判斷此題的可否討論度
1、問題範圍超過太多:簡短直接回答
2、問題在課程範圍內,討論性高:小組討論
3、問題在課程範圍內,討論性低(過於簡單):搶答
同課堂出現的隨機問題,教師可以參考此方式判斷題目是否可討論,不過前提須建立在此問題不能超出學生所能理解的知識太遠,不然會完全沒意義且浪費時間。教師需注意,不要犯了這個大毛病”認為學生本來就該知道”。
根據一個問題
1、舉手的不少:代表題目過於簡單,多數學生都需要,無太大討論需求。
2、舉手的只有1~3個:代表題目偏難,老師可藉由經驗判斷可否討論此題目。
本資料僅提供在進行學習共同體時,遇到種種問題時,所設計出的課堂解決方法,也就是實做的部分。無法盡善盡美,不過就是盡力做到最好,也請老師們教學重點請放在學生的”學習狀況”上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