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,都有學生跟我這樣說:
「老師,今天要不要討論題目?」
感覺他們好像已經上癮了阿...
我回他們:
「都還沒上課你想討論什麼?」
想起今年,在參加生物趴辣客時,
皮卡彎老師講的一句讓我震驚的話,
「學習知識本身,是不需要分組學習的。」
那倒過來想想,是不是,
"學習"怎麼學習知識的,就可以用共同體學習呢?
也許,沒上課,還是可以討論知識本身~
也也許,「學習知識本身,是可以分組學習的。」
我想我有好點子了。
第一次段考,我所有的班級,都沒考過試,
班級的平均分,除了含資優的兩個班高很多,
其他都在校平均的正負兩分之內。
以分數來講,是OK的,
因為我覺得對目前的教育而言,
分數還是代表著一切,
除非哪天會考不算分了,我再來推翻我自己的說法。
我問了我其中一個班,
我說,你們會不會覺得你們的題目練習太少了,
幾個學生點了頭,
我笑了笑,對他們說,我們連考卷都沒寫,
你們全班生物平均,還排在全校前四名,
你們覺得你們需要多少題目呢?
看著學生,他們的眼睛似乎閃過一道光,
好像突然頓悟了什麼。
這幾四年在學校的教學,
剛好試過了,傳統教學、合作學習、資訊融入、學習共同體,
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,
政府每年都想玩新招,看到新的就想學。
不過今年學校的教學,
我又回復了我傳統教學模式,
原因也很簡單,
我會現在教育現場幾乎絕大數的教學方法,
我只是選擇我覺得對學生最好的一種用而已。
當然,我的傳統教學,不單單是念課文畫重點這麼簡單,
畢竟我是以內容教學法擅長的老師,
能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,
配合擅長的貼近生活的影片應用,
再結合針對考試的討論教學。
一邊縮短學生的學習時間,
一邊刺激學生的自我思考,
一邊貼近生活的應用結合。
我覺得這兩年的教育,
政府都太至於推動在學生學習"學習的能力"上了,
也就是他們已經認為,知識的本身,是不重要的,
反正GOOGLE就有,還一直希望學生能這樣學會創新。
不過社會的主軸,還是架構在考試上,
我相信目前的教育是希望不要有那麼多人念書,
所以開始慢慢地改變教育方向。
不過,
當你連知識都不充足的時候,
還想要未來的學生無限的學習欲望與創新力,
我想這樣是本末倒置的。
我希望老師們不要汲汲追求著什麼新穎的教育手法,
應該想想怎樣才對學生是好的,
也許每個老師所謂的好,不一樣,
但,
我們就做我們心中想做的,
那個所謂的,我們自已的"教育"。
這樣就夠了。
教育是把鑰匙,就看你怎麼轉開它。 by米蘭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