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
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有興趣或有問題的事情,
這時候我們會使用一種有邏輯概念的思考模式,
來解決這問題或追求答案,
這種方法,我們就稱為科學方法。
那什麼是科學方法呢?
其實我們每天都在使用,只是我們沒發現罷了。
科學方法:觀察、提出問題、參考文獻資料、提出假說、
實驗、分析實驗數據、討論、結果結論、學說
所有的科學方法建立在觀察上,而人的求知慾讓人引起問題,
參考文獻資料是一種參考前人是否有答案的方法,
當沒有答案就要自己去找尋,這個時候就要假設一個條件,
設計實驗去找尋答案,作出來的結果如果跟你的假說不同,
這時候要在重新假設,另外再做另一個實驗,當結果確立,
許多人都是做出這個結果的時候,慢慢的就會變成一種學說。
舉個例子來說好了:
媽媽給你100元叫你去買東西,結果你到商店要付錢的時候,
發現你放在褲子左口袋的錢不見了(觀察),
這個時候你會想說你的錢怎麼不見了(提出問題),
你開始思考剛剛把錢放在哪裡(參考文獻資料),
可能在外套的左口袋裡面(提出假說),
伸手去摸你外套左口袋(實驗),
發現也沒有錢(討論+結果結論),
假設失敗,再次提出假說
可能在褲子後面口袋(提出假說),
伸手去摸你褲子後面口袋(實驗),
發現有錢(討論+結果結論),
當每次錢不見都會出現在褲子後面口袋找到的時候,
慢慢的他就會變成你專用的學說,"褲後錢學說(誤)"
在科學方法中,實驗是非常重要的,
因為我們只是對我們的假說猜測,
而如何驗證我們的想法,就是靠實驗了,
所以為了能更彰顯實驗的正確性,
我們通常會將實驗對象分成兩組,
一為"實驗組",一為"對照組"
我們拿來做實驗所設計的條件,我們稱為變因,
實驗組和對照組中,變因都要控制相同,
只能有一個變因不同,就是我們想做實驗的那個變因,
然後依據我們設計的不同變因,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變因。
所以簡單來說
控制變因:不變的條件
操縱變因:想實驗的條件
應變變因:跟著改變的結果
用下面這個影片當例子好了,強烈建議不要跟著做,
不過也可以藉由這實驗跟學生說這個實驗設計不好的地方在哪裡。
小明的科學方法
在這個實驗中,
對照組:親馬桶組
實驗組:親鍵盤組 (一般我們認為馬桶比較髒,所以鍵盤才是想實驗的)
控制變因:小明、廁所、舌頭
操縱變因:馬桶或鍵盤
應變變因:哪個味道比較噁
相關的影片,流言終結者裡面有一集"鼠尿汽水"
就是在做類似實驗的內容,可以試著給學生看看。
這邊放一個youtube連結,其實讓學生看流言終結者,
我覺得有助於學生思考科學方法。
電話摩擦力
看完之後,可以讓學生思考大象怕老鼠的說法,
實驗設計的方法,
設計實驗組、對照組、並說明三個變因應該是什麼。
最後給他們看這個影片,
大象怕老鼠
- Nov 06 Tue 2012 11:21
生物上課備課用1-0~科學方法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